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消费者内参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基层法治

通信服务领域消费维权报告

  • 时间:2024-08-09
  • 来源:广东消委网
  • 作者:佚名

  通信服务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民生事业。广东是消费大省,特别在通信服务领域,用户数量、业务总量等均居全国前列。由于消费规模庞大、需求旺盛、交易活跃,使得通信服务成为广东消费维权工作的重点。据广东省消委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广东消委会系统处理通信服务投诉2429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总体上看,近年广东通信服务行业发展较快,用户数量大、消费模式多元,消费者品质消费要求不断提高,对消费维权工作提出新挑战。

  一、近5年投诉发展变化情况

  2019-2023年,广东消委会系统共收到通信服务投诉106750件,占投诉总量的5.12%,呈现出先降后升的“V”字走势。其中,前3年(2019-2021)相关投诉持续下降,从25210件降至12318件,平均降幅近三成。但随着通讯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务更加多元,2022年起通信投诉再度飙升,投诉量达25375件,同比上升106.00%,而2023年维持高位(25980件)。

  图片1.png

  图1:广东省消委会系统近五年通信服务投诉量

  从投诉类别来看,近5年,通信服务投诉95%以上集中在移动电话服务,与当前通信业发展现状相符(2023年广东固话、移动电话用户数比例约为1:10)。从投诉性质来看,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合同和价格三大类,其中售后服务问题最为集中,占投诉总量的80.19%,是通信服务类投诉增长变化的主要因素。从地区分布来看,通信服务投诉集中在消费活跃的珠三角地区,主要与经济发展状况、人员密集程度相关。

  

  图片2.png

  图2:广东省消委会系统近五年通信服务投诉性质对比

  二、消费者反映较集中的问题

  从近年消费投诉情况分析,当前通信服务与消费者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需要持续不断完善和优化。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有:

  (一)电话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电话推销是通信服务行业常用的营销手法,但部分通信运营商致电次数过于频繁,一定程度侵犯了消费者的生活安宁权,加上电话推销人员身份真假难辨,也给消费安全带来风险。另外,部分推销人员为促成交易,夸大套餐的优惠力度或实际效果,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引发消费纠纷。

  (二)资费信息欠透明,扣费提醒不及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通信套餐种类日益繁多,而不同套餐往往包含不同的语音通话时长、短信数量、流量额度等,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加上部分通信运营商刻意宣传突出套餐优惠部分,对使用限制、附加费用等关键信息避而不谈或含糊其辞,加之扣费提醒不及时等,从而引起纠纷。

  (三)业务流程不合理,套餐易开难退。通信运营商往往以优惠划算为噱头推销新套餐,一旦消费者升级后想取消或降低套餐资费时,就会遇到诸多障碍,如APP页面不提供低价套餐的选项、取消功能需到线下营业厅办理、服务到期后自动续费等,这些都变相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影响消费体验。

  (四)信号覆盖存盲区,服务质量难保证。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大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基本保证了通信服务质量。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盲区,通讯信号较弱,无法提供稳定通话和网络服务,其中有消费者多次反映仍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给生活造成困扰。

  (五)日常管理存漏洞,个人信息易泄露。近年来,通信运营商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部分运营商客服素质不佳,业务操作不熟练,缺乏日常监管和培训,未按规范流程办理业务等,尤其是与第三方合作时,未对合作方进行充分审查或未签订严格的信息保密协议,为个人信息泄露埋下隐患。

  (六)客服水平待提高,服务体系有短板。售后服务是通信服务投诉的焦点,而客服水平是影响消费者售后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消费者主要反映的问题有:客服工作效率低下、态度敷衍、业务水平不高、解释前后矛盾等。同时,通信运营商政策缺乏灵活性,服务流程不顺畅,技术支撑和反馈机制不足等,也导致客服服务未达到消费者要求。

  三、消费维权难点及解决措施

  (一)通信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面临新挑战。通信服务行业关系民生福祉,也关乎消费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通信服务行业迅猛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消费维权工作面临一系列新困难新挑战。一是用户基数较大。广东是电信服务消费大省,目前全省电话用户数达1.9亿户,居全国首位,通信服务消费需求旺盛。二是通信服务快速发展。随着通信技术发展,通信行业特别是移动通信领域快速发展,通信服务呈现高端化、多元化、市场化发展趋势。三是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目前虽然有《电信条例》等法规,但随着通信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政策法规的覆盖面相对不足,出现滞后。四是行业经营有待规范。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通信服务行业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屡禁不止,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痛点难点,不仅影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增长。

  (二)解决通信服务领域问题需推进社会共治。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加强行业监管。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与时俱进健全完善法规体系,就资费标准、服务质量、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出台更为严格的规定,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措施进行有效规管,探索建立企业诚信评价机制,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通信企业和相关人员,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二是强化主体责任,共筑放心消费。通信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守法经营意识,尤其是认真落实好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同时要做好售前告知和售后服务工作,积极处理消费者反馈问题,加强日常监管和培训考核,持续改善用户售后体验。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出台行业公约,促进行业自律。三是加强自我保护,依法理性维权。消费者在消费前要多比对了解产品内容,选择套餐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了解套餐内容,同时要防范推销优惠陷阱,理性参与优惠活动,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向消委会或相关行政部门反映,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打好“组合拳”提升优化通信服务消费环境。为推动通信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广东省消委会采取多方面措施:一是积极反映意见。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向通信服务行业主管等部门反映消费者有关意见和诉求,提出改善通信服务的针对性建议,推动强化行业监管和规范。二是加强维权监督。强化与通信企业的维权协作,畅通投诉快速处理绿色通道,及时解决消费者投诉咨询。针对投诉量持续高企,运用调查、劝谕、约谈、公益诉讼等手段,不断加强对行业企业的监督指导,推动通信服务持续优化和改善。三是强化规范引导。积极发动通信企业加入广东放心消费“双承诺”活动,向社会作出诚信保证、品质保证、维权保证、线下无理由退货等承诺,同时把握“助企促消费”活动等机会,走进通信企业开展普法宣讲,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水平,从源头减少消费纠纷。同时倡导呼吁,各大通信运营商应自觉贯彻落实《消法》《消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牢固树立消费者优先、消费者至上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水平,规范营销行为,充分保障消费者各项合法权益,共同打造放心舒心的通信消费环境,助力激发消费潜力和活力。

  (来源:广东消委会)


原文链接:https://www.gdcc315.cn/html/web/bhdt/18213629169666867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