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消费者内参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行业资讯

火爆预订后,极氪001被质疑配置“货不对板”

  • 时间:2021-08-12
  • 来源:
  • 作者:

  “海鲜”定价,多项配置疑似减配,进口电机变国产,交付时间一延再延……作为今年市场热度最高的车型之一,极氪001在交付之前,却遭到了来自用户的“反噬”。新车陷入“货不对板”的质疑声中,被惹怒的部分用户甚至因此退订。

   

  业内认为,智能电动车时代,极氪遇到的问题并非唯一,传统车企转型“用户企业”阵痛难免。

   

    变相涨价?极氪被质疑“货不对板”

   

    极氪品牌诞生前,起初作为领克电动车系来打造,品牌独立后,极氪今年4月在宁波工厂发布了首款车型001,发布会后,见惯“靓车”的媒体围在001旁边久久不散。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001的火爆。6月,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紧急对外回应,2021年可交付的订单已经售罄,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疑似货不对板的配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早期为了吸引用户下订,极氪提供了0.5万元抵2万元的方案,入门WE版本价格低至26.6万元,但盲订车主后来却发现入门版车型价格接近30万元。极氪解释称,该价格是无法确定明年补贴下的补贴前定价,但对于这种“海鲜”定价行为,不少预订车主并不买账。

   

    其次,极氪多项配置疑似出现“减配”行为。在产品发布时,极氪曾表示浩瀚造车架构支持800V电压平台的快速充电,但001却只支持400V平台,极氪被指模糊宣传。另外,全景天幕配置曾被列入标配、全配的车型中,但实际上天幕却属于额外付费选装的配置。

   

    至于电机“盲盒”,也引来质疑,新车搭载了国产威睿以及进口的日电产两款不同电机,峰值扭矩有所出入,但极氪却以“功率一样”进行了搪塞。

   

    这番操作,也导致了不少预订用户组团“开骂”,更有甚者进行了退订,有车主则以转让大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准车主们被不确定因素“劝退”

   

    从极氪目前的回应来看,也在努力“安抚”预订用户。针对首批大定用户,极氪承诺在2021年交车(个别配置要到2022年),若交付延期至明年,极氪表示将承担补贴的差价。极氪还表示,因部分配置交付延期,将为用户补偿积分。另外,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极氪001的选配上,用户已经可以自行选择电机的版本。

   

    但仍有不少车主表示不能接受以上诸多不确定性。“4月15日发布,4月16日我就下大定了。”小亦是一名电动车爱好者,新车刚发布他就预订了YOU版的顶配。但由于配置不确定,加上看过实车后不如预期,最终小亦把自己的大定转给了其他意向购车者。尽管之后极氪连续发文解释,并表示开放选装配置,但像小亦这样,最终被一系列“不确定性”劝退的早期预订用户,不在少数。

   

    小亦认为,要更加理性看待配置问题,有关400V/800V的电压平台,以及国产电机的问题,在他看来都属于“可接受”范围,“但新品牌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希望他们能把宣传的配置做出来,否则品牌将面临真正的灾难。”经过一番挣扎,小亦已选择购买另一台已经交付一段时间的新势力车型。

   

    另一位预订用户林先生,之前也在厂家宣传下,迅速成为一名“小订”用户,他和许多极氪潜在购车者一样,目前也处于犹豫期,厂家能否按时按质交车,成为他购买的决定因素,“虽说国产电机不一定就比进口的差,但如果车企交车太慢,配置选装货不对板,这是消费者不希望看到的。”

   

    用户型企业躲不过吐槽?

   

    此次极氪遭遇的问题,被认为是智能新能源车逐渐普及,车企转型为用户企业过程中,遭到用户“反噬”的一次缩影。事实上,不少企业在直接面对用户时,都遭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亚迪汉在上市之初承诺全车可OTA升级,成为汉的一大卖点。据比亚迪介绍,自去年7月上市以来,汉已实现15次OTA升级,最近一次升级引入华为HiCar,实现手机端与车端更充分的互联互通。不料这次升级却引来不少用户吐槽。在其官方论坛的评论区,有汉车主表示,“弄了半天就只是一个华为投屏”;也有车主认为,多次OTA升级,并未能解决刹车卡顿、车机卡顿、远程空调等一系列问题。

   

    广汽埃安也是传统车企孵化的用户企业,不久前用户反映大雨天气下,AION Y的前舱盖内有雨水进入。事件发生后,不少用户也在官方渠道发起质疑,最终厂商与用户直接进行协商,把矛盾解决。

   

    不但传统车企踩坑,就连一向被认为是用户型车企的蔚来,近期也因为座椅问题,被不少车主以及准车主吐槽。不少蔚来用户表示座椅存在偏硬、受力不均,导致腰不舒服的状况,甚至有车主晒出医疗报告单,称开车导致腰间盘膨出。蔚来回应称,座椅设计偏运动取向,并非设计缺陷。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也确认不会因此发起召回。但鉴于吐槽座椅的用户群体不小,最终,蔚来提供自费改造座椅的升级方案,根据不同车型,支付费用2800-3000元。

   

    观察

   

    传统车企转型“用户企业”阵痛难免

   

    目前,智能电动车行业主要分为三个赛道,一种是传统品牌直接进入,一种是造车新势力,第三种则是基于传统车企打造,但拥有独立的品牌和运营体系。

   

    目前,包括极氪、广汽埃安、极狐、智己等新的智能电动车品牌,其背景都源自传统汽车大厂。作为承载大厂们转型重任的新品牌,它们都参照了不少造车新势力的做法,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线上预订乃至直销,并且通过官网、官方APP直接与用户零距离沟通。

   

    针对此次退订风波,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打造用户型企业过程中,要坦诚透明地面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去掉中间环节直接面对用户是不可改变的。”只不过,还未对外交车的极氪,就已经遭到用户质疑虚假宣传。

   

    在安聪慧看来,卡位第三赛道的企业,融合了造车经验、技术储备以及组织灵活、对新型用户关系的建立与运维见解超前的优势。但也许极氪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转型用户企业过程中,只要稍有不慎,他们遭到的批评声音就会成倍放大。

   

    新能源车时代,过去埋头造车的传统车企,已经不具备明显优势,数据对此亦有支持。

   

    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君迪)7月发布的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NEV-APEAL)显示,自主新势力品牌在总分和细项上遥遥领先,在智能电动车细分领域,造车新势力甚至已经领先于传统车企。

   

    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告诉南都记者,出现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正是因为自主新势力品牌在打造产品的过程中离不开用户二字,从产品战略和定义,到产品研发,再到产品质量把控,都紧紧围绕着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展开,“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是对其他品牌的最大启示。”

   

    过去几年,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势力,都曾在用户维护上踩过不少坑,然而,当传统车企转型用户企业时,他们的遭遇也“似曾相识”。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相比过于单纯的硬件盈利模式,智能电动车时代,产业链得到重构,硬件端和制造端的利润将处于较低水平,如何为用户造车,从用户生态中获得利润,包括软件订阅、自动驾驶功能等收费,都是车企不得不面对的全新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