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香奈儿再次调高部分产品的中国售价,经典CF中号定价达到5.61万元,不到两年上涨47%。有评论留言:“我的小香离我又远了,决定买个二手货,价格只需要一半!”
7月13日,一青年男子在北京SKP爱马仕门店前高举“垃圾爱马仕、配货不给包”的横幅并高呼文字内容,跟帖评论中,有人说:“二手平台什么款式都能淘到,早就不用看柜姐脸色了。”
香奈儿涨价、爱马仕配货等事件,再次烧旺了本来就热火朝天的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近年来,二手奢侈品行业高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突破万亿元,众平台成为投资风口,一时间融资消息满天飞。
由于行业标准缺失,二手平台上真假难辨、新旧难分一直是消费者心头最大的痛点。不过近日,随着奢侈品牌的“亲自下场”及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市场有望迎来破局。
存量急升市场高速上行
最大卖点是“高性价比” 年轻人更愿意埋单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对物质品质的追求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所拥有的奢侈品保有量已达到一定规模。根据优奢易拍和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0》(简称《报告》)显示,中国近十年在消费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奢侈品规模约4万亿元人民币,并呈现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奢侈品存量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很多消费者都愿意出手闲置二手奢侈品以及购买二手奢侈品。根据头豹研究院《2021年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概览》,2016年,我国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仅58.5亿元,2020年上涨至17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31.3%。
除了增速快,中国二手奢侈品的消费群体还十分年轻。《报告》显示,2020年,19岁以下、19-29岁、29-36岁年轻人购买二手奢侈品的比例分别为11%、13%、52%,每年购买1-3次二手奢侈品的人群中,Y世代(1980-1995年出生)占比近40%、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占比则达到60%。
95后消费者卡文对记者说,虽然她参加工作不久,每个月工资不算高,但已经拥有五六只大牌包,还有好几款大牌的项链、耳环等配饰,她表示这些都是在二手奢侈品实体店或线上平台淘来的。“这个miumiu钱包才花了300元,我再花了几百做护理加链条,就变成现在最流行的WOC小包”“这副Dior的耳环不用1000元,专柜要3000元以上”……卡文对记者如数家珍,她说,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投资是几个月前在一个二手平台购买的LVneverfull中号,花了6500元,是卖家5年前在欧洲购入,成色很好,防尘袋、购票小票俱在,当时购买的价格是880欧元,退税后大概5000元人民币,背了几年后转手还赚了1000多元。“虽然我是接盘侠,但我更赚,毕竟这款包现在专柜要卖1万2,几乎等于半价!”卡文兴奋地说。
对于买家来说,“高性价比”是二手奢侈品的最大卖点,此外消费观念的改变、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风行,都促进了二手奢侈品行业的发展。
一位线下二手实体店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二手奢侈品女包市场最保值的是爱马仕、香奈儿、LV三大品牌,“好比近期涨价的香奈儿,经典款式CF中号两年前是3.81万元,现在已经要5.61万元了。爱马仕更不用说,若能直接在专柜抱出经典包款,送到二手店马上可以加价卖。”该负责人说,不过若不是经典款,或是其他品牌,折价会比较厉害,往往只能卖到专柜一半的价格甚至更低。
前景看涨成为投资风口
两个月三大平台获融资 日本中古店进驻天猫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不仅增长迅速,而且潜力巨大。据《报告》显示,中国二手奢侈品交易额仅占奢侈品市场消费的5%,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28%和31%,尚处在起步萌芽期,若以二手奢侈品平均占比估算,未来我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可达万亿规模。
其实二手奢侈品业态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算晚,早在2001年,姚君达就在香港创建了线下连锁二手奢侈品连锁店“米兰站”,用数年时间即拓展到内地,并于2011年登陆港交所。不过,米兰站因水土不服等原因未能在内地做大,目前这家老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据米兰站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年度收益约为1.76亿港元,亏损额达310万港元。
不过与开荒者的惨淡下场截然相反,近年兴起的线上奢侈品平台们则过着融资满天飞的好日子。记者梳理发现,仅过去短短两个月,只二、胖虎、妃鱼三家公司均拿到新一轮融资,只二在5月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妃鱼相继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胖虎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红布林也在2020年底拿到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7月,二手奢侈品平台值耀获得投资5500万元,由成功在美股IPO上市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万物新生(爱回收)领投。万物新生集团还与值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其开放线上流量及线下近千家门店作为其开展二手奢侈品业务的入口及服务配套。
除了垂直类平台外,综合型平台也瞄准了这块“香饽饽”。作为国内第一闲置交易平台,阿里巴巴旗下的闲鱼推出了专攻奢侈品的“闲鱼优品”频道。京东也在其奢侈品服务体验中心“京东奢护”加入了专门的二手奢侈品售卖区。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入股的Farfech在2020年2月推出了名为“Farfetch Beatch”的新品发布策略,其中便包含二手包袋销售服务Second Life。
与此同时,快手与抖音两家短视频平台也在布局二手奢侈品市场。抖音已将平台上的二手奢侈品交易规模KPI提升到50亿元,今年618大促期间,抖音推出二奢行业618包展活动,意图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打造发展路径。快手也于近期入局了二手奢侈品电商行业,在近日开启的首届“二奢闲置好物节”上,商品包含近2000款国际一线奢侈品牌,活动成交额超过800万元。
在疫情笼罩、全球游客锐减的情况之下,日本中古店巨头也集体入华,开拓中国市场。今年6月,日本最大的二手奢侈品电商RECLO开设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携1万多款中古箱包、饰品等参战618;无独有偶,日本近30年历史的中古店BRAND OFF、日本线上中古二手奢侈品店Brandear也相继入驻天猫国际。
标准缺失制约行业发展
真假鉴定常现“罗生门” 新旧程度无统一标准
增速虽快、市场虽大,但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仍存极大隐忧,行业标准缺失导致假货横行、鉴定水准参差不齐等情况,造成消费者“信任感缺失”,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痛点。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7年时,国内二手奢侈品综合正品仅有三成多,并且正品率还在逐年下降。截至2019年,综合正品率为33.6%,相比三年前下降了4个百分点。 从线上交易仿品渠道占比情况来看,2020年超过65%的仿品购买渠道为二手平台,通过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购买仿品占比分别为26.49%和6.57%。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奢侈品牌几乎都不设立鉴定部门,在微博、小红书或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中,不断有消费者贴出购买商品的细节图“求鉴定”,言语间惴惴不安。“以往购买二手奢侈品,都是拿到线下的二手店让鉴定师给‘掌掌眼’。”资深奢侈品消费者肖女士告诉记者,线下鉴定箱包类收费价格在400元至600元不等,由于价格不菲加上来回寄箱包存在被调货风险,所以越来越多人选择价格便宜、更方便的线上鉴定服务。“但拍几张照片,花几十元,几分钟就有结果,想想就觉得不太靠谱,如同花钱掷骰子。”肖女士说。
目前,市面上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如红布林、得物、识货、闲鱼等大多提供与中检集团合作的鉴定服务,不过这些平台给出的鉴定结果时常互相矛盾,引发消费纠纷。“在得物上下单购买的Burberry包,收到货后找优奢易拍线上鉴定为假,后找胖虎奢侈品实物鉴定,结果也为假。但得物却坚称自己的鉴定师鉴定为真,拒绝赔偿。”一位网友表示,一旦几家鉴定结果出现矛盾,消费者很容易陷入维权“罗生门”。
更重要的是,无论鉴定结果由哪家奢侈品鉴定机构或个人出具,并不会得到奢侈品牌的官方认可,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腰带事件”,广州市互联网法院驳回了事主“假一赔十”的请求,原因正是提交的得物、优奢易拍的相关鉴别意见或者“鉴定报告”并非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不足以证明涉案商品为假冒的古驰品牌。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真假问题,在新旧程度分级方面,目前各个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均没有统一标准。如寺库鉴定二手奢侈品后,将鉴定结果分为S级、A级、AB级、C级等,等级越靠后说明外观的划痕、磨损与使用痕迹更明显。红布林对二手奢侈品的鉴定结果则分为N、NS、S、A、B、C共6个成色评级标准。胖虎奢侈品对二手奢侈品鉴定结果则分为全新、9.9新、9.5新等级别。
不仅标准不统一,部分平台还存在诚信问题。新快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二手奢侈品”,共有336条投诉,最近一条投诉者表示,在心上二手奢侈品的直播间花15200元购买的二手香奈儿包,收到后看到多处磨损瑕疵,而直播间根本没提到这些瑕疵点,根本就称不上是95新。
“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奢侈品鉴定体系,拍卖机构、二手奢侈品店各有各的方法,对每个品牌的‘鉴定点’也不尽相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业内至今仍无统一奢侈品鉴定技术规范。事实上,目前国内奢侈品鉴定机构普遍存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情况,这一点也让其公信力大打折扣。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张梦霞认为,一个健康的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首先应该具备鉴别商品真伪的能力和手段,确保流通的二手奢侈品是真品。一旦二手奢侈品市场能够建立行业标准、透明化的体系,低成本的线上渠道将会拥有更好发展空间。
市场规范发展迎来曙光
真奢侈品牌入局
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出台
最近,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监管规范问题也迎来破局。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Gucci关联公司——古驰(中国)贸易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二手日用百货的零售”等。
以往,奢侈品牌一般倾向于回避转售,以保护自身品牌商誉,维护其形象与价格。但在消费者的推动下,顶尖奢侈品品牌对二手市场的态度正变得更为包容和积极。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就非常看好二手奢侈品行业蕴藏的潜力,相关动作不断。今年3月,开云集团和老虎环球基金领投,完成了对欧洲二手奢侈品电商网站Vestiaire Collective 1.78亿欧元(合2.16亿美元)的融资。在这之前,开云集团旗下另一品牌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已经与Vestiaire Collective达成一项可持续转售协议。去年10月,美国二手奢侈品电商龙头企业The RealReal宣布与 Gucci开展为期数月的合作,双方合作推出一家网上商店出售来自品牌自身或委托人提供的二手Gucci产品。The RealReal当时表示,Gucci是第一个鼓励客户委托寄售和转售的奢侈品牌,这是对转售业务使时尚更可持续的巨大认可。
波士顿咨询集团2019年就曾发布《全球奢侈品行业消费者洞察报告》称,奢侈品品牌商能够通过参与和鼓励二手交易实现更大利益,包括提高品牌形象和获得新消费者。若品牌方可直接或参与开展二手业务,一直困扰市场的假货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此外,7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其中重点任务第二点“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第三条提及,要“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完善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这将引导国内二手奢侈品行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规划》还提及“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奢侈品交易服务平台包大师的创始人兼CEO纳兰正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规划》出台显示整个闲置二手的产业现在列入了国家的重点关注行业之一,行业将来的发展将逐步走向规范。纳兰正秀认为,那些在早期行业监管以及标准尚未成立的阶段,利用不正当手段盈利的现象,会逐步减少甚至消灭,“这对行业是一个大利好。”